以“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由上海市金融学会、上海金融学院、美国道富银行信托公司、德国德意志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美国道富银行杭州、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上海市金融学会秘书处承办的“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于2009年11月24日在上海金融学院行政楼报告厅举行。
出席这届论坛的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美国道富驻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陆肖马、德国德意志交易所驻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大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任戴根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吴晓求,交通银行总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陈继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王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稳定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凌涛,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郑杨等;出席论坛的还有上海银监局、上海保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德邦证券、上海期货交易所、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上海金融学院近千名师生出席了这次“论坛”。
上海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主持开幕式,校长储敏伟致欢迎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作了精彩讲演。他站在全国乃至国际的高度精辟地阐述了上海世博会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确保世博支付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服务能力,如何把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有效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隔离和管理机制等问题,作了高屋建瓴的分析,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意见。讲话很精粹,且富有浓厚的感情,受到与会者的重视。
“论坛”共有33位嘉宾和专家作了主旨发言。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堪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破坏力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次。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将出现哪些新趋势,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有何影响?上海如何加快金融中心建设?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稳定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凌涛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求。他提出的推进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上海金融服务水平、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五点思考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肖林的研究报告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后,提出要着力从十个方面进行重点率先突破,观点也很新颖;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陈继忠、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季文冠、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郑杨、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分别从金融国际化、金融法制环境、外汇管理、人民币国际化、航运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等多侧面、多视角地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新的看法,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和建议。
保险业的专家就保险业如何推进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们指出,国外客商以及国外游客的大量涌入,需要保险部门提供相应的人身安全、投资安全以及类似事件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保险等,这需要国内的保险公司在需求调研、保险品种开发、保险服务水平上大胆创新、借鉴,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上海保监局副局长邢炜在论文报告中提出,保险起源于海上国际航运,并且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险业和银行、证券业一起,“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产生协同效应,才能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保险业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上海保险业正围绕“两个中心、一个试验区、一个基地”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论坛”距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仅剩158天,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然成为会议的中心和热点。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荟萃着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更是上海的机遇。专家们说,世博会带来的巨额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间接投资和其它机会,为上海金融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世博效应,将会牵动全球跨国公司纷至沓来,伴随而来的是国外大量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投入,这无疑为我国金融机构学习国外经验、并与之同台竞技创造了机遇和挑战。专家们认为,世博会除给上海金融业带来直接商机外,更重要的是,将对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持久的推动力。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对金融业的发展波及面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远。它将从全局性角度提升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国内对衍生工具的创新监管非常严格,但随着入世步伐的推近和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国外成熟市场的衍生品种将最终引进到国内市场。专家们提议,国内和上海的金融机构要积极利用这次机会,大胆探索和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合资、合作的形式,全面学习国外成熟的金融创新工具的运作,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金融新产品。
会议还收到其他论文30多篇,内容广泛而新颖,有从低碳世博和碳金融、国际航运中心、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等,探索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有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的变化,研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环境,探索金融扩散对上海金融中心内部布局的影响;有透析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的福利与对外依赖性,为上海提供借鉴的经验;也有从平衡发展、危机后各金融中心的展望和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监管等方面,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论文有历史的借鉴,有瓶颈的剖析,有对策的思考,有发展的建议,材料丰富、各有特点,引发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这次会议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普遍重视。新华社作了全面报道,还配发了视频、信息、图片等相应稿件,图片报道当天就被中国政府网站以显著地位刊用;新闻稿为腾讯网、新民网、网易、海峡之声、中国经济网等都纷纷转载;新华网上海频道对专家发言还开设专栏作了专题报道;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作出了整版篇幅的重点报道;上海第一财经、上海金融报、金融时报、浦东时报等也都作了相应报道。